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凌晨5点左右,窗外路灯昏暗,一人骑车过来,在垃圾桶前停下,在里面翻了翻,找出两个矿泉水瓶,塞进车后座的袋子里,骑向远处。十多分钟后,一人拎着袋子走来,在垃圾箱前停下,搜了一会,毫无所获,走远了。过了段时间,又有一人拎着袋子走来,在垃圾桶里翻了很久,失望而去。看着他的背影,我在想他明天一定会再早些来。
 
我,几乎落泪。
这里是辽宁省,沈阳市,铁西区,兴工南街,2007年1月,差不多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期,而凌晨5点又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。我在避风塘看到了上面描述的一切,这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水吧,昨晚和朋友吃完饭喝过酒已经晚上11点多,就没去敲我姐姐家的门,也不想回自己家了,就来到了这家避风塘。
 
你也许看过纪录片《铁西区》,如今这里早已不是工厂林立,而几乎全部是住宅楼,差不多我所有的亲戚家都在铁西区。这些街道的名字可以看出当年是作为工业区的:兴工街,保工街,卫工街...
 
由此处向南,第二个十字路口,兴工街与铁西区主干道建设路交汇,西北角便是沈阳啤酒厂,早年被华润收购,雪花啤酒便是沈阳啤酒厂的品牌,如今全国各地均有雪花啤酒销售,雪花啤酒四个字记忆里一直写在沈阳电视塔的上面,不过是日渐斑驳。啤酒厂也已经迁至南郊的苏家屯区。
 
由此十字路口右转,沿建设路向东,过铁路进入和平区南五马路,到与和平南大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左转,几百米后,右侧便是辽宁省委,当年的省委书记是李克强,如今的总理,几个月后他离开辽宁,入驻中南海。
 
百度一下,关于振兴东北的最近一条重要新闻是差不多二十天前的,标题是:国家又给了东北1.6万亿?发改委官员:系误读。月初还有一条不那么重要的新闻,当天我还收到了父亲的一条短信:沈阳成为自贸区,有人说意义堪比直辖市,工作能否好找。在北京的我回复说:全国那么多自贸区。
 
目前全国失业率5%,辽宁失业率7%,高出全国水平20%,这是调查失业率,有些机构认为实际失业率会更高。
 
辽宁一季度经济萎缩1.3%,倒数第一,加上吉林、黑龙江、山西,排名垫底。辽宁去年GDP仅仅增长3%,也是全国垫底。
 
中央政府振兴东北十好几年了,振兴成目前这种情况,不敢想象没有振兴政策会堕落到何种地步。
 
官方和精英人士给出了很多理由,主要的有机构性经济转型啊之类的,还有人归结为国企思维的贻害,甚至是东北人的一些“负面个性”。
 
为啥说辽宁经济负增长是件很危险的事?更多的媒体关注,会凸显各种各样的问题,有些是真实的,有些也许是想象的。当然,涉及造假退市的新泰和屡屡违约的东北特钢,都是辽宁企业。
  
此外,更多高中生不报名本地大学、更多毕业生提前找外地工作机会、富裕者会到外地投资房产、商业投资者也会避开辽宁……非硬着陆能形容。如果说中国GDP跌破5%是硬着陆,那么辽宁负增长就如同经济坠毁。
 
经济萧条,就业机会减少,年轻劳动力将大规模流出,就算是深受国企思维影响的东北人也不得不选择“背井离乡”,近几年在北京、山东等省份听到东北口音的打工者越来越多。辽宁养老也面临巨大挑战。
 
经济学人:东北再度告急!
 
去年元旦《经济学人》报道,当时把标题取名为:东北再度告急!
 
文章如下:
 
沈阳五爱批发市场的店主李晓莉(音)称:“人们挣钱越来越难了,花钱也不像以前那么随便了。”
 
李晓莉卖不出去的汽车坐垫反映了中国东北不断恶化的经济状况。汽车销量下滑、房地产市场下行,这是全中国的情况,但东北尤其严重。东北最大城市沈阳市2014年前10个月房屋销量同比大幅下跌26%。作为该地经济支柱的重工业也不再景气。
 
东北三省黑龙江、吉林和辽宁2014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在中国31省市中位居最后五位,其6%的增速较全国水平落后1.4个百分点。更糟的是,10月东三省工业产出同比仅增长0.5%,远低于全国7.7%的平均水平。
 
中国“锈带”东北有居民1.1亿,过去二十年经济一直步履蹒跚,直到近期才显示了一些复苏的迹象。东北正寻求从依赖重工业向当代制造业中心和东北亚贸易中心发展,目前的问题是,经济失速只是暂时的,还是长期性问题,发展仍然受制于中央计划时代的遗留问题?
 
东北曾是重工业中心,但从1980年代改革开放起光环就开始褪色,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成为企业家的乐土。1990年代末,东北实施了国有企业改革,3000万下岗职工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在东北,失业率飙升,抗议不断。
 
2000年代初,东北国有企业占到了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,目前已经降至50%左右,但仍高于全国30%的平均水平。更重要的是,东北的经济结构恶化了,更为依赖投资和制造业,更易受到房地产放缓影响。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涌入采矿业、重型设备和房地产行业。
 
尽管中国经济结构变得更为均衡,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超过制造业,但东北却向反方向发展。制造业占比由2010年代初的47%升至2013年的50%,而服务业的贡献下降了。更惊人的是,2013年投资占到东北GDP的65%,几乎较十年前翻番。全国平均水平为50%,这以国际标准看也是过高的。
 
老式的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,在1990年代末大规模破产发生后,一些城市官员认为他们需要中央资金发展更多国有企业。辽宁社科院的梁启东甚至认为,东北是全球苏联式经济的最佳典范,因为其中央计划思维持续了如此之久。他称:“很多人仍不理解或不相信市场的作用。”
 
东北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地理位置,不像华东华南占据主要国际贸易航道,东北毗邻的朝鲜和俄罗斯人口稀疏的远东地区,最重要的经贸国是日本,但中日关系近两年已经恶化。2014年前三季度,日本在辽宁的投资同比降低33.5%。韩国投资仅为日本的三分之一,而且降幅更大。
 
人口趋势也是不利因素,整个中国即将迎来劳动人口峰值,而东北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不到一个孩子,较全国水平低三分之一。东北正快速老龄化,人口也在外流,据北京大学研究结果,东北净流出200万劳动人口。
 
中央政府对此感到担忧,7月,中央派遣调研人员前往东北。东北官僚主义严重,数据造假猖獗。
 
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称,新改革的主题是“放手”,他称,政府必须放松对经济的控制,迫使企业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。但过去几年的情况显示,在中国老工业中心,很难“放手”。
 
 
知道一个矿泉水瓶买几分钱吗!
 
目前一些专家学者官员,张口必谈供给侧改革,资产荒,去产能,很想问他们一个问题:知道一个矿泉水瓶买几分钱吗!
 
对于失业,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我最喜欢的《光荣与梦想》一书中关于美国大萧条的描述:
 
1932年8月,一位替《星期六晚邮报》写文章的人问英国的大经济学家约翰·梅纳德·凯恩斯:历史上有过类似大萧条这样的事情没有?他回答说:"有的,那叫黑暗时代,前后共400年。"为此惊呼大难临头,未免言过其实,但是这两个历史时期至少有一点看来确实是相同的,那就是,人民虽然身受其害,却都不懂得是什么在作祟。
 
有人笼统地归罪于"时势",这所谓"时势"乃是胡佛的隐讳真相的说法。有人又把大萧条同1929年的股票市场崩溃混为一谈,往往说,"大萧条以来我还没有进过城。"或者说,"过去我常进城,不过那是大萧条以前的事了。"全国制造商协会主席约翰·E·埃杰顿说大萧条的局面是某些人偷懒怠工造成的。他说:"很多现在嚷嚷要工作的人,不是有工作时偏要罢工,便是根本不想干。对于这种含沙射影的指责,失业队伍里着实有不少人竟也默然忍受。他们采取这种态度,其原因在于40年前美国基督新教的道德观还很有势力。千百万人陷入绝境,当然不是咎由自取,可是社会工作者们却一再说:失业的人自觉羞愧。1932年2月,有个人被房东撵走,他对《纽约每日新闻》的记者说:"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固定工作了,有时我真觉得自己像个杀人犯似的。我怎么搞的,连自己的孩子也没法照顾啦?"
 
由于教养的关系,这样的人自小就相信,谁卖力气,谁就有出息。现在呢,不管勤的懒的,一概倒霉,所以人人感到精神沮丧。正如沃尔特·李普曼当时所说:"整个民族精神不振,人人觉得自己孤零零的,谁也不信,啥事也不信,甚至对自己不信任了。"17年后,里斯曼在《孤独的人群》一书中剖析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陷入这种困境时是如何的痛苦:"如果他屡试屡败,前程绝望,一个人就很可能再也没有内在的力量去抵抗外界的压力,于是满心内疚,只恨自己无能。"某某人宁可自杀也不靠救济过活,这样的报道当时报纸上登过不少。埃米尔·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(1858~1917年)。--译者早就创造了"利他主义的自杀者"这个术语,说这种人宁可牺牲自己,也不愿成为社会的负担。
 
……
 
她发现,当时的美国已经陷入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。
 
自从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垮台以来,"南海泡影"这个词,一直被用以形容一种没有前途的企业"南海泡影"是南海公司的诨名。这家公司是做股票经纪生意的,1711年在英国伦敦成立,取得南海贸易的专利权。因为有利可图,股票价格飞涨,本来是100镑一股,竟涨至1000镑一股。后来股票暴跌,希望破灭,所以人们称之为"南海泡影"。--译者。这个"泡影"确是破灭了,它的股票行市竟跌到了只等于极盛时代的13.5%。不过,后来它还是翻过身来,继续做了80年生意。相形之下,美国钢铁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情况就显得更糟。波特小姐毕业时,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已经跌到1929年前的价格的8%。整个来说,纽约证券交易所行情牌上的股票价格,只等于1929年的11%;投资者的损失达740亿元,相当于世界大战全部战费的三倍。全国有五千多家银行倒闭(与胡佛家乡西布兰奇市毗邻的艾奥瓦城有五家银行,全倒闭了),8.6万家商号暂停营业。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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(1973年估计为21770亿元)。1932年,有27.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。工人即使谋得一职,每周平均工资也只有16.21元。
 
……
 
但是以上种种都只是例外而已。重工业的关键美国钢铁公司,当时的开工率只达19.1%。美国机车公司不需要好多钢材了,在20年代,它平均每年售出600台机车,可是1932这一整年只卖了一台。汽车制造业也不像往常那样大量买进钢材了,一些大名鼎鼎的汽车公司逐渐消失了,什么施图茨汽车公司、奥伯恩公司、科德公司、爱德华·皮列公司、皮尔斯·阿罗公司、杜森贝克公司、富兰克林公司、杜兰特公司、罗科摩比公司等等,都是如此。
 
因为觉得人穷丢脸,所以大家总是遮遮掩掩,不让邻居知道,而且常常也能瞒得过去。对门人家的底细,谁也识不透。那位衣冠楚楚、每天早上按时出门的青年律师,说不定是拣个偏僻地方去挨户兜售杂志、便宜领带、真空吸尘器、高压锅、"二合一"牌鞋油之类的东西的。他甚至可能干脆换一套破衣服,在另一个市区向路人行乞。他也可能像千人万人那样,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找不到工作,眼看孩子日渐消瘦,只有彻夜同绝望交战的份儿。当然,人在街头流浪久了,也能找到一些窍门。譬如,花五分钱要一杯咖啡,然后白要一杯开水,把柜台上的番茄酱倒一些同开水一搅和,就算是番茄汤了。冬天,报纸塞在衬衣里边是可以御寒的;如果料到在职业介绍所外面要排上几个钟头的队,事先用麻包片把腿包扎起来就是了。鞋可是个特殊问题。硬纸板可以衬鞋底,有些人还喜欢在鞋后跟垫上棉花,走水泥地少硌脚。但是如果一只鞋子真的完蛋了,那就什么办法也不中用了。最先磨破的是纸板,接着是袜子补丁,于是雪水渗进鞋里,糊满了脚丫子,加之鞋钉直扎脚跟,结果只好用一种特殊的姿势走路。
 
穷人家为了省钱度日想出的种种妙法,说来真了不起。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;自己动手卷纸烟,要不就抽"翅膀"牌(一角钱一包);为了省电,改用25瓦灯泡。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,一个两分;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。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,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;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,这样在邻居太太面前就不显得寒碜了--其实邻居手头一样紧,恐怕采取的办法也是一样。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,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。有时,某人一连几个星期不露面,街坊上只听说他"有事出门"了。如果这人体贴妻子,他是不会对她透露此行实情的,因为其中的辛酸她万万想不到。
 
这样的"出门"人当然是找工作去的。关于找工作,1932年前后传说的可多了,有些听来离奇,却一点不假。确实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职业介绍所门口,第二天好占个排头。确实有一个阿肯色州人为了找工作步行900英里。确实有人出钱买工作做。曼哈顿六号大街某职业介绍所招聘300人,确实有5000人来应聘。华盛顿州确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,为的想人家雇他当救火员(此事第72届国会的劳工问题小组委员会有证词记录在案)。《商业周刊》做过调查,证实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,有的已经离开美国,有的正设法离开。30年代初期,迁居国外的人数年年超过迁入的。俄国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,叫做苏美贸易公司,它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申请书,要求移居俄国。有一次令人最难忘怀:他们登广告招募6000名熟练技工,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,其中有管子工、油漆工、机械工、厨师、火车机师、木工、电工、售货员、印刷工、化学家、制鞋工、图书管理员、教员、牙科医生,此外还有洗染工、飞行员、殡仪工人各一人。
 
……
 
《美国商业》月刊说:美国企业家是"全国最有力量的人"。可是到了证券市场崩溃三年之后的今天,孩子们却唱起这样的歌来了:
 
梅隆拉响汽笛,
胡佛敲起钟,
华尔街发出信号,
美国往地狱冲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田铁军

田铁军

117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世界上有些观点太美丽,不忍心自己独享。市场就像法庭,多空双方如控方和辩方,而投资者们用脚投票,多美丽的事情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