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“每个人都是怒气冲冲的”
 
标题有点大了,确切的说是经济负增长的辽宁的情况,沈阳的情况。
 
辽宁一季度经济萎缩1.3%,倒数第一,加上吉林、黑龙江、山西,排名垫底。辽宁去年GDP仅仅增长3%,也是全国垫底。
 
沈阳年初以购房“零首付”政策震惊全国,当晚该政策倡议既被撤回。首付政策是央行制定的,相当于经济领域的宪法,沈阳官员的法制精神也是让人醉了。
 
在因城施政的中央政策下,很多城市在控制房价,而沈阳和大连政府在给毕业生提供购房补贴,经济状况可见一斑。
 
中央政府振兴东北十好几年了,振兴成目前这种情况,不敢想象没有振兴政策会堕落到何种地步。
 
官方和精英人士给出了很多理由,主要的有机构性经济转型啊之类的,还有人归结为国企思维的贻害,甚至是东北人的一些“负面个性”。
 
下面写些个人的视角,也许片面,但,也许生动。
 
98年高考,本班学习委员的母亲走街串巷卖报纸,他父亲骑一种被称为“倒骑驴”的人力车拉活,这位同学大学毕业后在辽宁电信工作,他中考高考这样的关键考试就紧张,他父亲跟我父亲说,我看起来一点不紧张。哈哈
 
98年前后很多亲属和同学家长都下岗了,很多人离婚了,有一些东北老爷们就是放不下架子去从事“服务业”,也有很多长辈勇敢的面对现实,因为,子女是唯一的希望,生活还将继续。一些工作从此消失,也许要感谢计划生育,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也将减少。鄙人心中头号恶政计划生育是也。引用一句批评马克斯的话:马克斯简单的将人定义为生产工具。
 
还有一个笑话,当年有西方记者问一个苏联农民,苏联是革命还是实验啊?农民回答:是不是革命我不知道,但肯定不是实验,因为实验一般在猪身上做。
 
高中是省重点,98年考大学几乎是确保的,好坏而已。老师多傲娇,工作稳定,无下岗之忧,衣着明显好于工人阶级,哈哈,官员子女也都是他们的学生。记得清楚的是,隔壁班班主任教数学,问我们神马最赚钱,一同学说股票,他鄙夷的说啥股票,是期货。还有一次一位提问题的同学激怒了他,他说:要么你出去,要么我出去。嗯,本地有位书记女儿是他的学生,老师很傲娇。
 
对一些老师没太多好印象,初中一好友是体育委员,学习不错,可以参加高中特招,然后班主任对他说:你学习不错,正常中考没问题,这个机会给我们老师的孩子吧。
 
多年后我的这位同学一直耿耿于怀,当时不懂事,没跟父母说。
 
他去年来北京某医院培训,分享了一些趣闻。
 
和沈阳华晨的朋友喝酒到深夜,担忧对方明天上班,朋友说:没关系,明天是金杯的班,没事。宝马的班不敢喝太多。
 
他学医的,本科五年,研究生三年,在沈阳某医院,没有编制,收入主要靠医药的提成,他认为医改国家不投入,难有改观。
 
一个表兄,特别能奋斗,当兵转业花了几万去一医院当保安,没靠家里自己买房买车,娶了个大学生,嗯,对方还不用上班,生了个儿子,儿子幼儿园时拒不给老师送礼,结果座位被安排了右侧第一排,就是一开门一股风的位置。
 
一个姐姐女儿的老师,到教师节就会暗示,该送东西了。
 
有位邻居是警察,说有天辖区内一家商场开业活动,领导说“居然没和我们打招呼,出警。”邻居负责摄像,结果就有穿西装的人往他兜里塞钱。
 
一位表弟在沈阳鼓风机厂,过年时说今年的活不多了,前两年还经常加班的。前几年聊天听他说了些趣闻,鼓风机厂旁边就是沈阳机床厂,但鼓风机厂的机床大多德国进口,不买家门口的东西,觉得质量不好;国家有国产化要求,所以中石油等必须买国产的设备,说有款设备进口的是滴油,国产的是喷油。。。
 
有位外地亲属在沈阳机器人厂实习,问厂子如何。我说,嗯,股票涨的不错,代码机器人名字起的好。在多说句,炒股有一个标准,不买东北的企业。。。
 
有次,沈阳吃冷面,数位检疫官员涌入,用棉球在杯子上擦了擦,要检疫费。
 
有亲属换工作,前领导不给转社保,送礼了之;一位亲属户口由机关转到亲属户下,给民警送礼了之。
 
有位大学同学说,北京的腐败是按规定不该办的受贿给你办了,沈阳的腐败是按规定该给办的也要索贿才给办。后来,他一直不承认是他说的。。。。
 
前几年夏季一天,沈阳全城个体商家多数闭店,据说是办全运会没钱了,政府找卫生啊等各种理由每家店罚款数千。有老人说,当年日本人来了也没这样。说的虽然很夸张,但借机全运会浑南建的很多无人问津的楼房倒是真的。
 
当年沈阳解决国企问题的一个办法是,借机房地产发展,铁西区的国企把厂子土地卖了,解决下岗补偿医保退休金等资金缺口,一些还有希望的工厂低价买农田,搬离市区。但这种办法只能用一次,先把工人赶出市区,在让失地农民成为农民工。
 
沈阳的服务水平真的不高,北京的服务员都是外地打工者,态度较好。沈阳的多是本地人,嗯。有次,去四季面条,说能不能把两个凉菜拼下,大妈说,不能,规定就不能,你咋那么馋呢。无语。。。。
 
奇虎北京总部有食堂,用餐时感觉有几千人,想到沈阳当年数万人的国企,上下班满大街都是自行车。毕业后刚在沈阳工作时,有同事大哥回忆,当年《上海滩》热播时,数千数万自行车队伍中,最显眼的就是,灰蒙蒙空气下那长长的大白围脖:许文强的经典打扮。
 
如果说上次国企改革引发大规模下岗,人们还会怨政府,要补偿。这次经济不行,人们只会怨自己无能,或远走他乡。每个人都要适应社会,不是吗?
 
这些年,在外地经常遇到东北口音的打工者。以前曾有人开玩笑,东北人出来打工的只干两种活:当小姐,看场子。但现在显然不同了。
 
海南东北人众多大家都知道,前几年去北戴河,旅店老板说,去临近景区做我们的车吧,别坐东北人的车,他们宰人。
 
去年去青岛,路边水果店买樱桃,东北口音;年初办了张健身卡,街头发宣传单的小弟东北口音;上个月北京小区门口吃烤串,相邻的两家店主因位置争吵起来,东北口音。
 
前些天发朋友圈,说:东北才不需要谁救,只要打开大门,便利全国劳动力流动就是了,每个城市都是天朝的城市,只要给予新移民市民待遇就好了。
 
为啥说辽宁经济负增长是件很危险的事?
 
这届辽人不行,“数据都不造假了”,一季度GDP负增长,全国倒数第一。
 
知道会有啥影响吗?更多高中生不报名本地大学、更多毕业生提前找外地工作机会、富裕者会到外地投资房产、商业投资者也会避开辽宁。。。这将引发恶性循环,非硬着陆能形容的了。如果说中国GDP跌破5%是硬着陆,那么辽宁负增长就如同经济坠毁。
 
辽宁一季度经济萎缩1.3%,倒数第一,加上吉林、黑龙江、山西,排名垫底。辽宁去年GDP仅仅增长3%,也是全国垫底。
辽宁是否会“希腊化”?
 
经济萧条,就业机会减少,年轻劳动力将大规模流出,中国虽然有户籍限制,会影响退休、子女教育等,但就算是深受国企思维影响的东北人也不得不选择“背井离乡”,近几年在北京、山东等省份听到东北口音的打工者越来越多。辽宁养老也面临巨大挑战。
欧元区的成立,是为了便利、促进人员、资金的内部流动。在当今中国,问题不是中央如何救助东北,而是该学习《权力的游戏》中斯诺的做法:打开城门!关键的在于人民,而非某一地区的GDP这些数据,人口自由流动,并享受与当地人平等的各项权力,才是发展目标,毕竟,56个民族,一个国家。“别砸钱了,市场决定资源配置,为人力流动提供便利是最好选择,一个国家,一种语言,一种货币,NO walls NO 歧视,国民待遇。”
 
当年改革开放,采取了“不公正”的政策,沿海引进国外高级设备,在加上使用政治地位低下的农民工,必然摧毁辽宁等地的国企,这些国企有着巨大的养老负担,而且员工是社会核心人群,他们的目标不是打工生存,而是生活,有着各项权力。国企改革、大规模破产,虽然发生很多年了,但对人们思维想法的影响力仍挥子不去。
 
前期沈阳一日游的购房“零首付”政策,与其说官员政策法盲,不如强调经济的下行压力以及就业压力。给大学生购房提供补贴,也说明了人才外流的形势恶化。
 
下面内容为去年元旦《经济学人》的报道,当时把标题取名为:东北再度告急!新浪财经微博转发数千评论数百,后来“当局”以舆论导向不好为由,要求删除。不妨再看看!
  
经济学人:东北再度告急!
 
北京时间1月1日晚间消息,据英国《经济学人》,沈阳五爱批发市场的店主李晓莉(音)称:“人们挣钱越来越难了,花钱也不像以前那么随便了。”
 
下图:工业生产增速锐降
李晓莉卖不出去的汽车坐垫反映了中国东北不断恶化的经济状况。汽车销量下滑、房地产市场下行,这是全中国的情况,但东北尤其严重。东北最大城市沈阳市2014年前10个月房屋销量同比大幅下跌26%。作为该地经济支柱的重工业也不再景气。
 
东北三省黑龙江、吉林和辽宁2014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在中国31省市中位居最后五位,其6%的增速较全国水平落后1.4个百分点。更糟的是,10月东三省工业产出同比仅增长0.5%,远低于全国7.7%的平均水平。
 
中国“锈带”东北有居民1.1亿,过去二十年经济一直步履蹒跚,直到近期才显示了一些复苏的迹象。东北正寻求从依赖重工业向当代制造业中心和东北亚贸易中心发展,目前的问题是,经济失速只是暂时的,还是长期性问题,发展仍然受制于中央计划时代的遗留问题?
 
毛时代东北成为重工业中心,但从1980年代改革开放起光环就开始褪色,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成为企业家的乐土。朱时期的1990年代末,东北实施了国有企业改革,3000万下岗职工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在东北,失业率飙升,抗议不断。
 
2000年代初,东北国有企业占到了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,目前已经降至50%左右,但仍高于全国30%的平均水平。更重要的是,东北的经济结构恶化了,更为依赖投资和制造业,更易受到房地产放缓影响。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涌入采矿业、重型设备和房地产行业。
 
尽管中国经济结构变得更为均衡,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超过制造业,但东北却向反方向发展。制造业占比由2010年代初的47%升至2013年的50%,而服务业的贡献下降了。更惊人的是,2013年投资占到东北GDP的65%,几乎较十年前翻番。全国平均水平为50%,这以国际标准看也是过高的。
 
老式的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,在1990年代末大规模破产发生后,一些城市官员认为他们需要中央资金发展更多国有企业。辽宁社科院的梁启东甚至认为,东北是全球苏联式经济的最佳典范,因为其中央计划思维持续了如此之久。他称:“很多人仍不理解或不相信市场的作用。”
 
东北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地理位置,不像华东华南占据主要国际贸易航道,东北毗邻的朝鲜和俄罗斯人口稀疏的远东地区,最重要的经贸国是日本,但中日关系近两年已经恶化。2014年前三季度,日本在辽宁的投资同比降低33.5%。韩国投资仅为日本的三分之一,而且降幅更大。
 
人口趋势也是不利因素,整个中国即将迎来劳动人口峰值,而东北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不到一个孩子,较全国水平低三分之一。东北正快速老龄化,人口也在外流,据北京大学研究结果,东北净流出200万劳动人口。
 
中央政府对此感到担忧,7月,中央派遣调研人员前往东北,李keqiang总理曾在2004年至2007年担任辽宁省委书记。调研人员结论是,东北官僚主义严重,数据造假猖獗。李暗示,中央将继续提供援助。他称东北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。
 
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称,新改革的主题是“放手”,他称,政府必须放松对经济的控制,迫使企业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。但过去几年的情况显示,在中国老工业中心,很难“放手”。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田铁军

田铁军

117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世界上有些观点太美丽,不忍心自己独享。市场就像法庭,多空双方如控方和辩方,而投资者们用脚投票,多美丽的事情。

文章